首页 > 新闻中心
 
研修提质赋新力 深耕笃行育未来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精神,推动双减政策落地与课程教学改革深度融合,落实惠山区教育系统123行动计划,821日至24日,长安中心小学精心组织了一场聚焦学科育人·作业迭代·素养进阶的暑期教师培训活动,学校行政领导、学科组长、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全员参与,开启了一段赋能专业成长、深耕教育内涵的研学之旅。

本次培训以无锡市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为核心抓手,助力双减与新课改落地见效,通过一系列精准化、实操性的培训安排,全方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筑牢专业根基。

 

项目组培训:聚焦内涵建设 驱动项目深耕

解码AI赋能路径,锻造教育科研表达力

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无锡教育研究》主编赵军主任,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论文写作》讲座为暑期培训开篇。

聚焦人工智能赋能下的教育科研新生态,赵主任对教科研论文定义与特征进行了深入浅出讲解,更从编辑视角,明晰论文格式规范,详解评奖、发表的关键要点。这场讲座解码了AI论文的写作逻辑,以具体可感的指导与建议,点亮老师们的科研进阶之路。


破局跨学科壁垒,激活教学实践创造力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伍红林教授,以《跨学科主题学习践行中的误区与改进》为题开展专题讲座。

讲座中,伍教授对跨学科学习的本质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他强调,教育者需突破传统学科壁垒,以开放姿态整合多元知识,借学科交融催生创新思维。这场讲座为教师推进跨学科教学锚定方向,点亮教学创新进阶之路。


锚定工程教育航向,夯实实践落地支撑力

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科所所长、特级教师胡晓军(正高级教师),以中小学工程教育为核心,聚焦中小学工程教育的现实意义与落地路径,他深入解读其价值意蕴、目标指向。

讲座中,胡老师从育人目标出发,明确培养创造力、实践力的核心任务,详解创新思维、工程思维等素养的培育方法。这场讲座为教师开展工程教育提供清晰指引,以务实的建议助力基础教育阶段科技育人落地。


解锁AI应用场景,赋能课堂教学实践力 
无锡市长安中心小学顾佳松老师以《人工智能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讲座为教师专业发展赋能。
顾佳松老师聚焦人工智能驱动下的小学教学新生态,从论文支持的智能升级、教学设计的AI赋能、课件制作的高效革新、习题资源的智能扩容四大维度,深入浅出阐释AI在教学备课环节的实用价值;更从AI赋能互动授课力、AI赋能教学评价力、AI赋能高效研课力三大模块,明晰AI在课堂实施与课后教研中的应用逻辑,以具体可感的操作指导,为教师们开辟AI深度服务教学的进阶之路。

 

班主任培训深耕德育阵地 筑牢育人根基

传带班育人之法,构建班级育人生态

无锡市教科院德育研究室主任张烨,以《顺势而为:新时代中小学班主任建班育人的视角转换与实践跟进》主题分享,为暑期培训注入德育实践新思考。

张主任聚焦新时代班主任建班育人的核心命题,既点明视角转换的必要性,也明确实践跟进的具体路径,更给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等六大落地措施,助力班主任破解建班育人实践难题,为班主任建班育人提供方向指引。


递家校沟通密钥,搭建协同育人通途

无锡市首批中小学德育工作带头人胡文珠老师,以《班主任沟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题为我们带来一场有温度的讲座。

讲座中,胡老师结合自身多年班主任经历与带班实践,用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教育案例,声情并茂地与在场班主任分享经验——既深入浅出拆解实用沟通技巧,也为后续德育工作提供了可直接借鉴的有力方法。

这场讲座以实践为基、以情感为桥,既让班主任们掌握了提升沟通能力的实用方法,更传递了温暖育人的教育理念,为做好德育工作注入了新力量。


护心灵成长之盾,夯实心理育人根基

无锡市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部长邓丽洁,带来《读懂儿童 智慧育人》专题讲座,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关键问题,分享专业见解与实践方向。

邓部长专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熟悉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及疏导方法,她结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解析常见心理问题表现,讲解分层心理辅导策略,从课堂心理支持到家校心理协同,为班主任开展心理育人、守护学生心灵健康筑牢专业基础。

 

培训心得:学思获取新知,践悟开启新程

 

华妮婷:我有幸聆听了无锡市教科院赵军主任《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论文写作》专题讲座,深受启发。赵主任的讲座如同一盏明灯,为我们廓清了在AI浪潮下的迷茫与困惑。我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并非要取代教师,而是赋能教育研究的强大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高效检索文献、梳理思路、优化表达,将教师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更专注于研究问题的深度挖掘与教育实践的智慧凝练。然而,赵主任也精准地指出,AI无法替代的是教师独特的实践体验、真切的教育温度与深度的批判性思考。教师的真知灼见源于课堂,长于反思,这是任何技术都无法生成的灵魂所在。此次讲座让我更加明确了方向,要主动拥抱技术,更要坚守教育的本色,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实践的好文章。

 

叶佳:听了江南大学伍红林教授关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讲座,我深受启发,也反思了当前践行中的一些问题。伍教授说我们应强调跨学科的综合,不能降低学习难度。另外不能为跨学科而跨,因为不是所有单元内容都适合跨,应注意跨的时机。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确实存在将简单学科拼凑当作跨学科、过于追求综合而丢失学科特色、以跨学科教学替代学科单独教学,以及教师主导过度限制学生思维等误区。这些问题导致跨学科学习徒有其表,无法真正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要改进这些问题,首先教师要深入理解跨学科内涵,精心设计主题,让学科间自然融合其次,要以学生为中心,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探究空间。只有这样,跨学科主题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杨潼:参加此次培训,我对中小学工程教育有了全新且深刻的认知。胡晓军院长的讲解,让我明晰工程科技蕴含改变世界的磅礴力量,也深刻领悟到素质教育与工程教育理念的契合之处,其聚焦的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正是培育未来工程师的关键。培训中,动手创制是工程教育核心的理念令我深受启发,这让我意识到教学中需注重引导学生实践操作。而无锡工程教育的前沿成果展示,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更增强了我对推进工程教育的信心。作为一名信息科技教师,我们更需要助力学生成长为兼具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

 

周洁德育是一项用心耕耘的事业,需要持续拓宽视野、深入反思并科学实践。这次培训,有幸聆听张烨主任的讲座《顺势而为:中小学班主任建班育人的时代担当与实践跟进》,再次深切感受到其理论的高度、思想的深度与实践的厚度,受益颇丰。张主任的讲座深刻启发了我的德育工作思路。面对快速变化的教育形势,班主任必须“抬头看天”,主动洞察时代趋势与学生需求,以“顺势而为”的智慧推动建班育人。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和引导者。唯有打通“国门—校门—心门”的路径,将理念转化为温暖而有力的实践,才能真正构建有活力、有温度的班级生态。今后我愿持续学习、反思、践行,努力成为一束照亮学生前行之路的光。

 

 

柳磊胡文珠老师的讲座像一场及时雨,把我过去那些固化的想法冲刷得透亮。以前总觉得,面对学生的逆反,就得拿出点“威严”来,让他们知道对错的边界。现在才明白,那些带着火气的批评,多半堵死了沟通的路。听她讲如何站在学生视角看问题,心里忽然松快了许多。原来不用非得争出个高下,顺着他们的情绪走,反而能走进他们的世界。那些被叫做“刺头”的孩子,或许只是没被人好好听过心里话。“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的学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总用一套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其实是忽略了他们各自的难处和闪光。讲座结束后,心里堵着的东西好像散了。往后不想再做那个只会说教的人,想学着放慢脚步,多听听学生怎么说,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去引导。毕竟,教育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两颗心慢慢靠近的过程。

 

 

周敏婕聆听无锡市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部长邓丽洁的讲座让我深受启发:在教育中,善用“能再具体说说吗?”“如果……会怎样?”等假设性提问,引导孩子思考不同情境下的应对方式,能有效培养同理心与心理韧性。同时,邓部长强调的“爱的五种语言”,无论是肯定言语、精心时刻,还是击掌、轻拍肩膀等肢体接触,都能在亲子、师生间建立深层情感连接,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与认可。这次讲座让我深刻体悟到:教育中的幸福,不仅在于美好瞬间,更在于接纳不完美,让孩子在经历中收获成长,体验丰富人生。

 

 

     此次暑期培训,是一场教育人的深度修行。从聚焦内涵建设的前沿探索,到深耕德育的温情实践,专家智慧与教育需求深度交融。培训虽已落幕,但成长从未止步,长安中心小学的教师们将带着所学所悟,让研修赋能的新力,真正转化为培育时代新人的坚实步履,护航教育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文:刘梦姣

图:杨潼、孙琳丽

初审:邵红芳

终审:校长室

 
 

主办单位名称:无锡市长安中心小学 备案序号:苏ICP备09081034号

版权所有:无锡市长安中心小学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长安街道长安社区长宁路1号 邮编:214177

今日访问量:3078 次   当月访问量:27273 次   总访问量:6618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