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将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口和突破口,吸引广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确保“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我校把开展“大课间操”活动作为重要途径之一,保证学生校内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使锻炼成为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目标和原则
(一) 目标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二) 原则
1、教育性原则。开展大课间活动,以达到对学生的促德、健体、调智、审美等的教育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科学性原则。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活动内容。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
4、创造性原则。根据学校场地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一些活动内容。
三、实施措施
(一)活动场地的分配及安排
大课间操活动时间晴天全校先做素质练习,然后集体做绳操。阴雨天班主任组织在室内做手指操,素质训练等活动。
(二)活动器材的准备
学生自备跳绳,班主任要动员学生人人带齐,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学生参加活动穿好校服(或运动服),运动鞋。
(三)活动项目的选择
体育组提供一些室内外体育活动项目,供各班参考,由班主任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择项目进行活动。室内活动项目及大部分的室外项目要靠班主任及带队老师培训、辅导学生。部分复杂的室外活动项目有相关体育老师对学生进行培训。
室外活动:见大课间活动内容安排表。
室内活动:手指操、素质练习。
以上这些活动项目供各班参考和选用,全体教师要集思广益,挖掘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
(四)活动注意事项
1、大课间活动时间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或早退。
2、室外活动时间班主任、跟班老师必须管理到位。
3、户外集体活动开展起来难度较大,为了能更好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活动前和活动中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落实好安全防范措施。
4、活动全程有广播音乐,体育教师指挥。
5、室外活动由班主任、带队老师直接带至活动场地进行活动。
四、体育课
1、按学校课程表上课,根据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好教学计划,备好室内和室外课教案。
2、加强活动课程的建设和管理,增添学生活动器材,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兴趣,从小养成热爱体育和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能力。
3、有标准,有计划地配置器材、设备等,落实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制度,做到器材有借有还,并做好借还记录,配合做好室外运动场地改造工作,确保其最大的使用率和安全性。
4、雨天改室内活动,按照体育室内课内容上课。
五、体育锻炼课
1、各任课教师必须按照下发的体锻活动安排表上的内容上课,上课时要有组织地进行。
2、上课前后必须由任课教师向体育室当日值勤教师借还器材,并签字登记,教育学生合理规范使用器材。
3、活动时,任课教师要带学生到指定场地进行(见活动场地分布图),避免发生危险情况。
4、雨天改室内活动,内容自行安排。